赛道通过国际认证 赛事运行无缝衔接
清晨7点,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的障碍追逐赛道已覆盖着人工造雪系统形成的均匀雪层,国际雪联技术代表马尔科·施耐德在赛前检查后表示:“这条赛道的难度系数与冬奥会标准完全一致,所有障碍跳跃区和弯道设计都通过了安全认证,特别是出发门响应速度达到0.3秒,完全满足世界杯级别赛事要求。”

赛事运营中心大屏实时显示着各区域动态:来自16个国家的救援队已完成雪道巡逻,5个医疗点的除颤设备全部就位, multilingual志愿者正在引导观众入场,曾参与冬奥会服务的场地经理王立伟介绍:“我虎扑体育们保留了85%的冬奥原班运营团队,这次新增了实时雪温监测系统,能根据日照变化自动调整造雪机工作模式。”

中国选手创造历史 竞技水平获认可
上午10时,男子资格赛正式开始,身着361号比赛服的陈宇在第三组出场,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年轻选手在第一个波浪道就展现出出色的控板能力,随后连续通过三个S形弯道时始终保持领先,虽然在最后的高速跳台区落地稍有晃动,虎扑体育资讯但仍以小组第二的成绩晋级下一轮。
“当听到出发提示音时,我的手心都在出汗。”陈宇在混合采访区坦言,“但踩上赛道那一刻,突然想起这三年在崇礼训练的每个日夜,那些零下30度还在调整入弯角度的早晨,让一切都变得值得。”他的教练张建国补充道:“陈宇今天的技术完成度达到训练水平的92%,特别是在变速控制方面执行得很坚决。”
陈宇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位列小组第四,止步16强,但这场首秀已创造中国冰雪运动新历史,国际雪联竞赛主任安娜·约翰森评价:“中国选手的表现超出预期,他们的训练体系正在与国际接轨。”
赛事服务全面升级 智慧观赛成亮点
在场馆服务方面,赛区推出多项创新举措,观众可通过AR眼镜实时查看运动员实时速度、腾空高度等数据,在等待区设置的360度环幕则重现了冬奥经典赛事画面,来自北京的滑雪爱好者刘先生表示:“这种沉浸式观赛体验特别震撼,能清晰看到选手们过弯时的技术细节。”
餐饮区首次引入智能配送机器人,它们沿着预设轨道将热饮准确送至座位区,物流中心数据显示,开赛首日共完成2.3万件物资调配,全部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精准定位,这些智能化改造使得赛区运营成本较冬奥时期降低40%,但服务效率提升25%。
冰雪产业持续升温 培训体系初见成效
本次测试赛也成为检验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试金石,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们正在构建‘北冰南展西扩’的新格局,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建成标准滑雪场,注册青少年运动员较2022年增长210%。”
在张家口赛区运动员公寓,新建的生物力学实验室正在采集运动员的赛道数据,科研团队负责人李教授透露:“我们通过传感器收集的起跳角度、板刃压力等参数,将直接反馈到训练方案调整中,这种‘赛场-实验室’闭环模式,正是借鉴了北欧冰雪强国的成功经验。”
展望未来 可持续发展成关键
随着测试赛顺利进行,张家口赛区已进入2025-2026赛季世界杯正式比赛的筹备阶段,赛事组委会宣布,将在明年增加女子平行大回转项目,并开放更多公众体验区,赛区正在与瑞士圣莫里茨等世界著名雪场建立技术交流机制,计划联合培养裁判员和赛道设计师。
这场看似普通的测试赛,实际承载着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深层期待,当陈宇完成最后一次滑行,现场观众举起手机组成星海为他欢呼时,这种感动不仅属于创造历史的瞬间,更属于每个正在参与中国冰雪事业发展的普通人,在奥运遗产持续发光的道路上,这样的新起点正在打开更广阔的未来。




